梅雨季節注意高溫高濕,預防過敏、氣喘與黴菌皮膚病


台灣已經進入梅雨季節,天氣逐漸回暖,濕氣也隨之增加。醫師提醒,在這段高溫高濕的時期,是過敏性氣喘、過敏性鼻炎以及黴菌引起的皮膚病的好發時期,患者需特別注意居家環境與個人衛生,來降低發病的風險。
 

🏡 居家環境保持乾燥,避免黴菌滋生

在梅雨季節,空氣中濕度增加,使得黴菌、家塵大量繁殖,這也是造成過敏性氣喘、鼻炎症狀惡化的原因之一。建議過敏患者:

  1. 定期清洗:每週清洗地毯、窗簾、床單和布質家具,減少黴菌和塵蟎的滋生。

  2. 保持通風:開窗保持空氣流通,避免悶熱潮濕的環境。

   3. 使用除濕機:在潮濕天氣時,適度使用除濕機,降低室內濕度。
​​​​​

🌧️ 減少公共場合活動,避免感染加劇

梅雨季期間,感冒病毒也較為活躍,建議氣喘或過敏患者減少前往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,避免感染引發病情惡化。如果症狀頻繁發作,建議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,也可使用吸入型抗炎藥物來減少發作次數。
 

👟 防範黴菌引起的皮膚病

高溫高濕的環境特別容易引發黴菌感染,例如香港腳、股癬等皮膚疾病,建議:

  1. 保持衣物乾燥:雨天若衣服、鞋襪淋濕,應盡快更換並晾乾,避免長時間穿著濕衣物。

  2. 選擇透氣衣物:多穿著透氣、吸汗材質的衣物,減少悶熱環境。

  3. 避免久坐不動:經常處在冷氣房的人,建議偶爾起身活動,避免大腿內側不透風造成股癬。

若不幸感染皮膚黴菌,治療時應依醫囑使用藥物並徹底治療,與患部接觸的毛巾、衣物應高溫消毒,減少再次感染的風險。
 

☀️ 飲食調整,舒緩身體不適

梅雨季節容易讓人感到疲憊、精神不濟,甚至出現水腫情況,建議多攝取有助於排濕、利尿的食材:

  • 四神湯、薏仁、茭白筍、鯽魚: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。

  • 九層塔、洋蔥、紫蘇、薑蒜:有助於調節身體機能,增強抵抗力。


梅雨季節的高溫高濕環境,容易引發過敏、氣喘以及黴菌相關皮膚病。保持居家乾燥、維持良好個人衛生、選擇透氣衣物並且調整飲食,都能有效減少不適發生。若有症狀加劇,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,調整治療方案。
​​​​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