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當皮膚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,特別是中午烈日當空時,許多人會發現皮膚變紅、刺痛,甚至嚴重脫皮、起水泡。這些情況其實就是曬傷,而元兇正是紫外線(UV)。了解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機制,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防曬工作,遠離曬傷困擾。
🔎 紫外線是怎麼傷害皮膚的?
紫外線(UV)是一種肉眼無法看見的光波,根據波長可分為:
-
UVA:穿透力強,可直達真皮層,造成肌膚老化、皺紋產生。
-
UVB:主要傷害表皮層,引發曬傷、發炎,更可能增加皮膚癌風險。
-
UVC:雖然最危險,但在大氣層中已被過濾掉,不會直接影響皮膚。
UVB 是造成曬傷的主要原因。當皮膚接觸到UVB時,紫外線會穿透細胞並損傷去氧核糖核酸(DNA),身體的防禦機制會啟動發炎反應,導致皮膚紅腫疼痛,並加速細胞的死亡和脫落。
⚠️ 曬傷後的症狀
-
皮膚發紅、疼痛:曬傷初期皮膚會泛紅,並伴隨刺痛感。
-
水泡和脫皮:嚴重曬傷後,皮膚可能會產生水泡,後期脫皮。
-
持續熱感:曬傷部位會持續有熱熱的感覺,甚至觸摸時感覺灼熱。
-
長期風險:反覆曬傷會增加罹患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。
🌞 如何正確防曬?
-
選擇高係數防曬乳
使用 SPF 30以上 且PA+++ 的防曬乳,能有效隔離UVA與UVB,並且每2小時補擦一次。
-
陰天也要防曬
許多人誤以為陰天就不用防曬,其實雲層只能阻擋一小部分紫外線,剩餘的依然會穿透皮膚,造成傷害。
-
穿戴防護裝備
外出時記得戴寬邊帽、太陽眼鏡,穿上長袖衣物來減少紫外線的直接接觸。
-
避開紫外線強的時段
中午11點到下午2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候,建議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。
🚫 曬傷後該怎麼辦?
如果不小心曬傷了,可以採取以下步驟來舒緩不適:
-
冷敷:用冷水或冰袋輕敷患處,減少熱感和疼痛。
-
保濕:使用蘆薈膠或溫和的保濕乳液,幫助鎮定肌膚。
-
避免撕皮:脫皮是皮膚自我修復的過程,不要用手撕掉,以免引發感染。
-
多喝水:曬傷會導致脫水現象,記得補充水分。
肌膚防護不僅僅是為了美觀,皮膚也是我們維持身體健康的防線之一。做好防曬,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,才能讓肌膚維持年輕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