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冬季氣溫驟降,對於心血管健康來說,是一個潛在的挑戰。天氣寒冷時,血管容易收縮,進而增加血壓與心臟負擔,特別是三高族群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更需提高警覺,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風險。
 
為什麼冬天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?
當環境溫度降低時,人體為了保暖,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。然而,血管收縮後血液流動的阻力增加,導致血壓上升。血壓升高會讓心臟需要更大的力量來維持血液循環,進而增加心臟的負擔。
隨著年齡增長,血管會逐漸老化、變得狹窄或阻塞,就像水管用久了會卡住髒東西一樣。血管老化速度因人而異,因此在寒冷的冬季,維持血液流暢尤為重要。
 
高危險族群有哪些特徵?
以下族群在冬季需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:
	- 
	肥胖: 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、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屬於腹部肥胖,代表內臟脂肪偏高。研究顯示,內臟脂肪與高血糖、高血脂、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有密切關聯。 
- 
	三高患者: 
		- 
		高血壓: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但是會日積月累衝擊血管,讓血管壁受損,導致彈性疲乏、內壁狹窄,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 
- 
		高血糖: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壁,導致血管發炎與老化,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 
- 
		高血脂:血脂過高會讓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血管內壁,導致動脈硬化與血管狹窄。 
 
- 
	抽菸者: 不論是傳統香菸還是電子菸,都會損害血管健康,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風險。 
- 
	過勞: 長期處於高壓或過勞狀態,會讓血壓與血糖上升,進而損害心血管健康。 
- 
	年長者: 血管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老化,因此年長者在冬季更需注意心血管健康。 
- 
	有家族病史者: 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,需特別警惕。
 
 
冬季保健小妙招
為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醫師建議三高族群及其他高危險族群採取以下措施:
	- 
	多喝溫開水: 溫開水能幫助血液循環順暢,減少血液粘稠度,並讓身體保持溫暖。 
- 
	作息規律,避免熬夜: 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(至少6.5小時),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。 
- 
	注意保暖: 特別是脖子和手腳,保暖能促進血管放鬆,維持血壓穩定。 
- 
	起床前暖身: 早上離開被窩前,可在床上稍微活動筋骨,並穿上保暖衣物,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劇烈收縮。 
- 
	適度運動: 冬天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,一週至少3.5小時,但避免在清晨低溫時進行戶外運動。 
- 
	避免情緒波動: 保持平和的心情,適時調適壓力,避免因情緒波動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意外。 
- 
	定期量血壓: 成人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壓,血壓應維持在120/80以下,避免超過140/90。 
- 
	按時服藥: 有在服藥控制的三高患者應遵醫囑每天按時服藥,切勿自行停藥。
 
 
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,特別是對三高族群來說,注意日常保健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疾病的關鍵。家人之間也應多關心彼此的健康狀況,共同度過一個健康平安的冬天。